“节日病”不是某一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全天候贪腐症”,尤其是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等假日期间表现的尤为明显、集中。节日病的基本病症有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发放福利津贴、公款送礼、大办婚丧喜庆借机敛财等,其危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其表现出的症状,很多人却弄不明白,以至于有些人已经出现了节日病症状,自己却浑然不知,甚至讳疾忌医,以至于病情进一步恶化,直至无药可医。
治病需治根,节日病的病根在思想。古诗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人的情感节点,更是传统风俗对人的情绪影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拜访朋友送点礼物、好友长时间不见一起吃顿饭、求人办事带点儿礼品“聊表心意”等等,这些本该属于正常的“人情世故”,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之间沟通往来的重要媒介和方式。但是发展到现在“人情世故”已变得不堪入目,成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所谓的人情,一般体现在钱、权上,世故已变成好多人私下进行的不正当交易。于是“礼尚往来”、“酒桌文化”、“签单消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腐败”、“百变喜宴”等等层出不穷,甚至成为某些手握权力、脚踏纪法的为官者习以为常的行为举止,成为社会一时难以治愈的顽疾。于是君可见:每每逢年过节之时,便有好事者挖空心思,寻求可拉拢、可腐蚀之目标,伺机而动;而好吃好拿者则蠢蠢欲动,欲拒还迎,贪腐成瘾。
有人说,节前打打“预防针”,节假日期间吃吃“消炎药”,对于惩治“节日病”有益无害。然而节日病的陋习早已在官场和社会生态中根深蒂固,病根未除,想要在节假日突然“神清气爽”,并不符合“治病”规律。猛药去疴,根除“节日病”,既要不断加大宣传、督查、曝光、惩处力度,更需要在构筑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上想办法、做文章、下功夫。“花从心中烂,腐从小处生”,只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时时敲响党员干部心中的警钟,筑牢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心理长城,促使党员干部自觉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行为,才能使腐败之风难以蔓延、不正之举无处遁形。